彭水:生态农业奏响“致富曲” 全面消除“空壳

 

无极4平台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12日6时30分讯 昨(11)日,无极4平台报导笔者了解到,近年来,重庆市彭水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坚持发挥农业助农增收作用,以着力解决“不愁吃、不愁穿”问题为底线目标,围绕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为高线目标,大力发展红薯、烤烟、畜禽养殖及中药材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其中,前胡种植成为全国单品种植最大县,把生态农业作为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推进生态农业接二连三实现提质增效,完善生态农业、扶贫产业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消除“空壳村”。

  同时,彭水县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基本实现农业化学投入品减量化、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发展模式生态化目标,全面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农民更加富裕、乡村更加生态宜居。

  转变方式

  “变”出农业新天地

  笔者来到鹿鸣乡焦家坝村,无极4平台靠谱吗?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蔬菜地映入眼帘。望着满眼新绿,很难想象,曾经的焦家坝村面临着“人走地荒”的窘境。

  “上个世纪末,随着打工浪潮的兴起,焦家坝村的村民也纷纷动了外出打工的心思。”焦家坝驻村第一书记冉显东说,“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

  劳动力的减少,让焦家坝村的片片耕地杂草丛生;撂荒地的增多,让“靠天吃饭,靠地为生”的村民们生活水平难以提升。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村支两委一直在探索。直到今年初,焦家坝村成立了猫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带头流转村民闲置土地200亩,发展黄瓜、茄子、南瓜等生态蔬菜。

  “焦家坝村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生态蔬菜,公司将村民的闲置土地流转过来,一亩地一年给村民200元的流转费,并鼓励村民到基地务工。”冉显东说,“土地流转费和务工费,紧密了产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新的农业发展方式,吸引了不少在外务工的农民回到家乡,既盘活了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也促进了农民他们增收。

  原本在外务工的4组建卡贫困户张友琴就回到了家乡,成了基地的工人之一。她的丈夫因病去世,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家里的经济负担重。

  “以前在外务工,无极4平台赚得虽然比现在多一点,但是照顾不到孩子。”张友琴说,“每天80元的工资,还包午饭,安逸!”提起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张友琴笑得合不拢嘴,“现在是真正赚钱顾家两不误。”

  据介绍,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焦家坝村的生态蔬菜种植带动全村200多户农户增收,其中建卡贫困户有37户。这是彭水转变农业方式,做“活”农业新文章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彭水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有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种好“摇钱树”,打好绿色生态牌、乡村特色牌、民族民俗牌,促进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农业园区建设,引领产业绿色、持续、高效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同时,还加强贫困地区农业品牌建设,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优质特色农产品,支持创建区域品牌。引导贫困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大力推行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资产收益分配等带动扶贫模式,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农旅融合

  “融”出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彭水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深入推进特色旅游乡镇、特色旅游村建设试点,大力发展集观光、游览、品尝、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旅融合”新业态,把发展生态旅游与振兴乡村结合起来,把田园风光、秀美乡村变成聚宝盆。

  润溪乡白果坪村便是其中受益之一。白果坪村,一个1500亩的翠冠梨基地,一个占地60亩的食用菌基地,一个“摩围小隐”民宿,集生态采摘、观光农业、特色民宿为一体,成了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白果坪村驻村第一书记龙海兵算了一笔账:经过科学投入和精心管理,翠冠梨每亩收入可达3000-5000元,预计农户人均新增收入1500元,惠及全村323户1427人,其中建卡贫困户89户342人。

  仅一个翠冠梨基地,就让村民走上了脱贫增收之路。而以农旅融合的方式发展,更是放大了其中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白果坪村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资源、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开发有效资源,打造集高山旅游休闲、避暑纳凉、生态采摘、观光农业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园,加速推进农旅融合,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农旅融合是近年来彭水探索乡村经济发展挖掘的有效路径。其中鞍子罗家坨、善感周家寨、平安爱情花海、高谷兴隆苗寨等,是彭水重点打造的农旅融合示范点,通过农旅融合,将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发展,走出了一条让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据了解,通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彭水推出乡村旅游精品路线5条,农家乐等经营主体600余家,每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收入约10.2亿元。

  村村有产业

  “产”出致富新路子

  绍庆街道镇南村,这里的村民,大多以种植蔬菜为生。“祖祖辈辈都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65岁的村民赵朝周说,“以前也种蔬菜,但是没有技术,没有销售渠道,农产品变不成钱。”

  村民“单打独斗”靠种植蔬菜谋生,村级组织靠上级拨付的办公经费维持,镇南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但在2018年5月,村里成立了彭水县联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旗下建成了联胜生态农业蔬菜基地,带领村民“抱团”发展生态蔬菜,以往的窘境终被打破了。

  据介绍,镇南村种植的蔬菜,由公司出面,与县城超市等对接, 从“绿色蔬菜”变成了“香饽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通过发展蔬菜项目,带动全村农户278户946人,其中带动贫困户48户153人,预计农户均增收2000元。”镇南村驻村第一书记易涛笑着说,“到目前为止,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8万多元。”

  特色生态农业让曾经的“空壳村”摇身一变成为“实业村”。

  成功“变身”的不止镇南村。靛水街道大厂坝村也成立了彭水县春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旗下的400亩金荞麦,有效带动农户120户523人增收,其中建卡贫困户14户45人;梅子垭镇合力村成立了春馨农业有限公司,发展中药材500亩,覆盖全村106户420人,其中建卡贫困户60户180人……

  据了解,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消除“空壳村”,彭水指导成立了16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公司、49个农民合作社。同时,加大村集体经济扶持力度,采取竞争申报择优方式为29个村(社区)注入1000万元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补助资金。

  以村集体公司为引领,全县的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目前,全县296个村(社区)实现集体收益5.6亿元,发展生态农业正成为消除“空壳村”的有力抓手。

上一篇:石柱:农村妇女刘世莉50岁创业 带领7位农民工脱
下一篇:南川:线上+线下“两条腿” 农产品“迈”得远无

网友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