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有一架价值高达3亿美元的F-22双发重型隐形战斗机因为起落架问题被按在地上摩擦。上周美国空军发言人劳拉·麦克安德鲁斯对外宣布,一架F-22战斗机在降落时突然遭遇主起落架断裂故障,导致飞机触地摩擦,飞行员也因此受到轻伤,事故发生地点位于弗罗里达州的兰利-尤斯蒂斯基地。
就损失情况而言,这绝对不是一次小事故,首先需要花费数千万美元修缮飞机,除此之外暴露出的起落架缺陷又会导致一批F-22停飞,不仅有经费损失,同时也要面临着战力损失。
F-22战斗机已于2011年停产,无极4平台黑钱187架生产总规模可以说是损失一架少一架,而此次事故也不是F-22第一次因为起落架问题趴窝。
通过照片分析得知,此次事故是因为主起落架断裂导致机身触地摩擦,而在此之前该型飞机至少有4次事故都与起落架有关。比如,2018年10月一架F-22曾以同样姿态触地摩擦,当年4月份还有一架F-22因为飞行员输入参数错误导致飞机提早收起起落架,由于推力不足飞机直接拍在地面上滑行了将近2000米。
多起事故都直指F-22起落架结构强度不够,无法支撑30吨级的战机机体,有着十分明显的设计缺陷。
近年来F-22战机完好率在美军中的表现长期垫底,以2017年数据为例,该型战机完好率连50%都不到。除了起落架问题F-22还有被长期诟病的供氧系统故障,每当战机升空至7600米高度之后座舱供氧能力就会大幅度下降,这一问题曾在2010年直接导致一架F-22以超音速俯冲姿态坠落大地,而该机供氧问题时至今日依然无法有效解决,为此美军不得不为飞行员增设氧气瓶以缓解心理压力。
F-22服役至今已有十五年,为何完好率如此之低?维护成本高昂、生产线关闭都是掣肘因素,不同于歼-20接下来的系列化发展路线,F-22自2011年停产之后就已经预示着该型战机即将走向末路,发现再多缺陷也难以升级换代,而与此同时美军又将更多资源向F-35倾斜,进一步压缩了F-22的生存空间。
让人更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受制起落架故障的不仅仅只有F-22,无极4平台好不好美军另一款隐形战机F-35也曾在2018年遭遇前起落架失效故障,当时这架飞机正在执行紧急备降操作,滑行途中前起落架突然收起,直接让F-35摔了一个嘴朝地,机头受损严重。
“收得起,放得下,挺得住”是起落架设计的三大性能硬指标,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起落架有足够的强度支撑,但这对于飞机机体减重要求来说无疑是一对矛盾关系。
起落架对机体整体强度也是制约因素,没有足够强壮的机体,战机就难以在超机动领域有所作为。同时,机体还需要给起落架腾出足够的收容舱室空间,这就产生了机身大尺寸结构框架设计制造难题,而机身大框的强度高低与起落架性能发挥也是直接相关,如果机身大框强度不够,起落架就会失去支撑点,进而导致更为严重的事故。
歼-20作为晚于F-22与F-35诞生的新锐隐形战机,不仅充分吸收了后两款的设计优势,同时也吸取了它们的失败教训。比如歼-20起落架结构强度就远高于F-22,不同于后者有着先天结构脆弱性的机腹两侧下方布置支柱转轴的主起落架设计方案,歼-20采用结构强度更高的纵向收放主起落架设计方案。两相比较歼-20短距起降、重载起降性能远远高于F-22与F-35。
除了结构优化,歼-20在材料工艺上的突破则更为巨大,早在两年多前央视就曾曝光某民企为隐形战机制造一体成型钛合金框,钛合金有着相较于复合材料更高的强度,同时也有着比钢材更轻的重量,是现代战机机身结构的重要框架构件用料。
从公开画面看这件大型钛合金框主要用于支撑战机发动机舱室,而最大型的钛合金框显然是机身中部的起落架与弹舱钛合金框,这两处钛合金框不仅尺寸更大,制造难度也更大,因为开口更多,工艺要求也就更高,歼-20之所以能够有更为强壮的起落架与大型钛合金框工艺突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除此之外,我国在起落架领域还有一项独门绝技,就是3D打印技术的应用。早在2016年北航大学王华明教授主导的“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就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此项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7型飞机、3型导弹、、2型卫星、3型航空发动机、1种燃气轮机上,该技术也曾在国产大飞机运-20的研制过程中力挽狂澜。
7年前20001号运-20在完成三类滑跑测试即将首飞之际,起落架第二次强度测试却出现了意外,试验结果显示应力曲线数据错误,起落架支撑接头处有一道细微裂纹,如果飞机伴随这个隐患上天就大概率会酿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成千上百家单位为此付出的心血有可能付诸东流。
此时王华明教授临危受命,仅用7天时间使用3台激光增材制造设备完成了六种规格十件主起机身对接接头的3D打印,有力支援了运-20首飞工作。截至目前我国还是全球唯一一家拥有钛合金激光增材技术制造大型飞机结构件的国家,该技术不论是欧洲亦或者美国都不具备,事实证明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在新领域变道超车不是没有可能,而是可以大有作为。
网友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