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我国战机在世界军贸领域并没有占有太多的份额,但是在70年代,歼7战机可是大出风头,时至今日依旧是全球销售数量最多的战机之一,无极加速器先后有60个国家使用。而在2000年后,也还有国外采购歼7M改进型,国内也采购了部分歼7G最新型号一直使用到今天。
而这一切都是源自歼7改进版本的成功,因为加入了一项西北高校研发的气动外形黑科技,让歼7改进版一度可以和F16对抗,至少延续了歼7战机20年的寿命。
而这次改进其实还是托了美军的福,在上世纪70年,美军以F15为主导改革传统空战理论,从苏式战机追求高空高速突防,转而强调中低空机动性能,而同样定位的苏27直到80年代才研发成功。而我们大概也是在80年代接受了这种空战思想,开始着手研究这种类型的战机,但是时值改革开放,大量研究项目被砍掉,如果想拿到订单,只有先做出一定的成绩,提供满足空军需求的方案。考虑到重新设计一款年型飞机成本过高,而米格21的技术吃的非常透,于是成飞自筹资金开始了对歼7II的改进之路。
要想将强调高空高速的歼7改为强调中低空性能的战机,说是改进,无极荣耀4但也和重新设计差不多,需要对气动外形进大改,不过我们对歼7性能非常了解,无极4测速储备了丰富的实验数据,可以节约成本,少走弯路。恰巧此时,西北工业大学的航天学院的沙伯南教授首先提出了“双三角翼及其翼身组合的运动特性研究”,经过几千次的风动测试,证明这种双三角翼能够有效提升飞机中低空性能,歼7II改进终于找到门了。
据说关于这个研发还有一个小故事,一名学生在跟随老师参观歼7II时,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能否减少机头的巨大配重,而一旁的老师听完茅塞顿开,接受了这位学生的建议,减少机头重量,改进机翼,这才成就了“双三角翼”。
到1985年,成飞和西北工大正式展开合作,而这次合作还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这是国内首次工厂自筹资金展开研究,风险自担;二是首次由老师带领团队担当副总师参与研制,事实证明这两个第一次都开了好头,为后来的航空工业与高校新技术相结合起到了示范作用。
网友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