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来被视为理解文明的一种标志物。城市的集聚效应不断凸显,辐射作用也日渐提升。新时代的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其国际形象更加引人注目。2023年6月,无极4平台总代理北京市新闻办公室主办、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承办的第三届“爱上北京的100个理由”短视频大赛落下帷幕。这项赛事面向全球网友征集,无极4平台代理包括住在北京、来过北京,或对北京有兴趣的外籍友好人士都可以参与。征集到的1000余件短视频作品,呈现出更加丰富、更加亲切的北京形象。
媒介环境的变化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至关重要,短视频的增长是颇具代表性的现象。由于传播模式、渠道和表现手段所限,以往在跨文化语境中,大城市的形象往往趋于符号化、模式化。从马可·波罗描述的“元大都”,到明清西方旅行者想象的“紫禁城”,“他塑形象”曾经在几百年间引领着欧洲人对北京的看法。在当代,伴随着对外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北京的“自塑形象”影响上升,“长城”“故宫”“颐和园”等旅游地标,构成了外国人对北京的主要印象。传统故事主要围绕“古都皇城”展开,重点挖掘北京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多少忽略了这座城市当下鲜活而丰富的内在肌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带来新机遇:随着创作门槛的降低、多元创作主体的加入,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创作、传播、互动日趋便利,短视频作品以散点化的视角、多样化的题材、灵活的表现方式,弥合以往“自塑”与“他塑”的视差,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时差”,促进海内外话语的对接与融合,让城市的多元魅力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微视角:聚焦每一个“我的故事”
究竟是什么让人们对一个城市情有独钟?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遗迹,还是日新月异的澎湃活力、开放包容的精神气质?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个性化的答案,源自每个个体生命独特的体验。这种真切的体验在被注入充沛的情感之后,凝结为记忆,成为人与城之间产生情感认同的基础。
如果说传统的城市史研究采取的是航拍视角,那么短视频就像一个个特写镜头。透过这个被放大的微观视角,普通人能够以“我”为主角,呈现出第一人称视角下的情感和记忆。这种散点式的叙事,不仅丰富了城市形象的维度和容量,而且更容易引发网络用户的情感共鸣。
人是城市的主人,也是城市的主角。短视频的内容,大都是普通人的小故事,没有明星的光环,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这些以“我”为主角的故事,视角独特,感受真切,感情真挚。
网友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