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地方行】遵义湄潭金花村:“金叶子”托起的“七彩”人生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实习记者 吴仪 彭典)“来来来,快坐下歇歇,正好品品我们村里的特色。”记者走到金花村村民徐学良家门口,被热情地邀请到院子里品茶。
刚坐下,60岁的徐学良就在自己院中充当起“推销员”,无极4平台开始向大家“安利”金花村的特产——茶,“村里特产当属翠芽,入口甘甜,回味无穷,这可是村里的‘宝贝’。”
如老徐所言,遵义湄潭金花村的家家户户从十余年前到现在,一直过着依茶山而居、伴茶香而作、靠茶叶而活的日子。
金花村茶山与游乐场相映成趣
在金花村的故事里,茶,是村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托起村民幸福“七彩”人生的“金叶子”,更是帮助村子从贫困闭塞、产业单一走向富裕开放、产业多元的“金钥匙”。如果当初没有种下这一片片的绿叶子,也许金花村还在“没路、没水”的境地中挣扎。
金花村村民常说的一句话:我是一个幸福的农民
“那时,别人常说,嫁姑娘不能嫁给金花村的人。”在金花村村支书冯燕青的回忆里,原来的村子路不通,还缺水,村民辛苦种的新鲜蔬菜在早晨装上车后,几经颠簸,好不容易运到县城,却发现菜已经被捂“坏”,很难售卖,靠种菜过活的村民年平均收入不过几百元。
直到2002年,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正式施行,金花村在此基础上,深入实施退耕还茶。“起初心里还是没底,不知道种茶能不能比种菜稳妥。”金花村村民徐学书说:“但看到乡亲纷纷参与种茶,我也就跟着种了些茶。”
徐学书告诉记者,为了鼓励大家放心种茶,政府免费提供了茶苗,还给予了一亩地300元的补助,这让他更加放心地把自家4亩菜地全部改种为茶地。全村12个村民组,茶叶种植面积从3000余亩,上涨至6800余亩。
2015年6月,金花村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开始抱团发展行动。村子以大青沟村民组(七彩部落)为试验,开始茶旅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探索出“农民变股东、农民变老板、农民变演员”的转变,家家户户从一产向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七彩部落
如今,金花村大青沟村民组的楼房被刷成七彩墙面,无极4总代理错落有致地建在道路两侧,像天上虹一般沿着崭新的马路延伸到外面的世界,童话般的民居风格、满山飘香的茶海吸引着来自重庆、成都等地的游客慕名前来。
随着名声渐响,游客增多,金花村抓住时机,索性将七彩楼房经营成特色民宿,为游客提供采茶、食宿、特色茶产品售卖、度假避暑等一系列旅游服务,延伸出以茶产业为主导的其他二、三产业链条,帮助村民实现增收致富,实现了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融的新局面。
七彩楼房
自“七彩部落”开放营业后,老徐与徐学书通过经营民宿、农家乐、售卖茶产品等方式,陆续成为从茶旅融合“红包”里分到红利的首批“幸运儿”。
在老徐的“徐记”烟酒店和徐学书“樱花岛”奶茶店的成功实践下,附近乡亲也开始参与到二、三产业发展中来。
2016年,大青沟村民组人均纯收入达21200元,成为湄潭乡村旅游的一个“引爆点”。2017年,金花村农民年人均收入达16400元,2018年达到19680元,目前,金花村共有36家茶叶加工企,以七彩部落为核心的湄潭翠芽27°景区覆盖全村范围。
“这里空气好、环境好,荷包也鼓,底气也足,住这很舒服。”徐学书说,清闲时就在家门口喝喝茶、晒晒太阳,在这当农民,挺幸福!
网友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