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四川状元的殿试卷套印本
骆成骧
骆成骧对答的殿试策。
骆成骧被光绪点为状元。
骆成骧殿试卷套印本。
□彭雄文/图
光绪二十一年(1895),31岁的四川资州小伙子骆成骧,参加了乙未科会试。他特别幸运,中了进士。于是,他有资格参加由光绪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皇帝亲自监考、亲自出题、当面提问、亲自阅卷。当时光绪皇帝问骆成骧:“为何开创之初,财富少而愈富;承平之后,财富多而愈贫?是否由于会计不精呢?”骆成骧答:“非会计之不精,实出之多而入之少也。”进而指出财政上入不敷出的症结在于“兵额太广、靡费太多、侵渔太多、上下相蒙、隐忍不言。”而最为严重的则是官吏们上下相蒙,贪污腐败。“人君节俭行为及其影响”,骆成骧认为,“人君奢侈,大臣效之;大臣奢侈,士庶效之”,实则隐约沉痛地批评了慈禧太后骄奢淫逸所造成的败坏风气,呼吁:“念民生之日思物力之有限,躬行节俭未天下先。”
在殿试策对时,骆成骧更是写出以下的字句深深打动了光绪皇帝而获得满分:“臣对:臣闻忧所以启圣,故盛世不妨有水旱之灾,走访所以竭忠,故诤臣不避斧铖之罪。”特别是读到“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光绪拍案而起,龙颜大悦。此语出《国语·越语下》,原句是“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意思是:皇上忧虑,臣子以此为辱;皇上受辱,臣子死以报之。光绪问身边的主考官徐桐:“这份卷子排到第几名?”徐桐答:“准备排第一甲第三名。”光绪说:“朕钦点他为第一甲第一名。”
所谓钦定第一甲,分一、二、三名,就是民间所说的点状元、榜眼、探花。当时正是甲午战败,上下齐呼改革,朝廷渴求人才,君王渴思贤臣,骆成骧便成了有清一代四川省第一名也是唯一的状元。
骆成骧生于1865年,曾祖父骆朝珩,祖父骆恩升,父亲骆腾焕,世代皆为资州农人,无极4总代理没有读过书,也没有当过官。非常奇怪的是骆成骧从小就是一块读书的料。有人说他是骆家抱养的娃娃,生父姓李;也有人说他的父亲叫骆文廷,考取过秀才,从小就教他读书。有一次州里的考官看到小骆的作文,文采斐然,便问他:“哪个老师教你的呢?”小骆答道:“父亲。”可见,其父还是读过书的,还很懂得教育。
小骆同学14岁参加州试,旋以“岁试第一名”入成都尊经书院。成都尊经书院是四川最高学府,山长王闿运十分器重他,学业大进。1893年四川乡试,小骆同学考得第三名,成为举子,第二年入京参加甲午恩科会试,可惜落榜,骆成骧便留在京师,以教书糊口,同时准备一年以后的下一次科举考试,这便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的乙未科考试。这一年,对骆成骧来说是绝对的幸运之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进士,还中了状元。
骆成骧金榜题名,授翰林院编修,先后任过贵州广西乡试主考大人、山西提学使、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担调;后又奉命赴日本考察宪政、主持桂林法政学堂、创办四川大学、筹建在成都的资属中学等,一辈子都同教育打交道,其名言“天下无如吃饭难,世上唯有读书高”勉励着一代代后生。梁启超谓其“状元公教书有瘾”,有“布衣状元”之称。
辛亥革命爆发,山西省各界联名吁请清帝逊位,骆成骧列名其中,隆裕太后阅读了他们的请愿书后说:“骆某亦谓当如是耶?”故后来泸州高树(珠岩山人)有诗云,“状头拔取君恩重,禅表书名隆裕惊”。他何尝不深感光绪知遇之恩,“痛苦不欲生,奔投井,家人环阻不克殉”,事后又含泪赋诗:“纵是瀛台亲笔点,皇清添个送丧臣”。
辛亥革命后,骆成骧出任过四川省临时议会议长、都督府顾问、四川筹赈局督办等职。1926年,61岁的骆成骧病故成都。
网友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