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无极4总代理是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早在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该文件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指导文件,乡村振兴成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三农”领域整体大幅提升的关键性、战略性、系统性工程。
基于对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有关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内容的前瞻,《金融时报》记者就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创新策略、途径、方式;金融支持产业振兴的着力点;金融如何持续、有效地服务农民创业就业,帮助其增加收入等问题,采访了农村金融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及相关专家学者。
受访者:
何广文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
杜晓山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
孔发龙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政策的充分性推动金融多维度创新
近年来,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这为金融创新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保障。同时,金融服务策略、途径及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发展态势。
何广文:展望全国“两会”,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会不断被强化,政策绩效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运作机制将进一步完善。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指出了在农业领域投资的重点产业方向,基于种养业、种业、农产品(000061,股吧)加工等领域,特别是深加工领域,构建农业产业链,拉动产业链上下游,这对产业链的培育很重要。相关政策同时非常强调要发挥农业、农村的多功能性,例如,要发展乡村旅游,发扬农耕文化等。这样的政策既为社会资本下乡指明了道路,又为农村金融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杜晓山: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创新策略角度来看,总体原则需要促进农村金融资源回流,积极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回归本源。
具体政策方面应涉及,鼓励金融机构减费让利;银行发展需要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化,同时注意“数字鸿沟”问题;加大对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策性金融手段的支持;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统筹、协调、平衡发展;大中小金融机构统筹、协调、平衡发展,尤其是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直接和间接融资、银行、保险、证券的平衡发展,充分发挥股权、债券、期货、保险等金融市场功能,建立健全多渠道资金供给体系,拓宽乡村振兴融资来源;东中西部金融机构的平衡发展和服务及监管水平、能力的提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鼓励社会企业类金融机构的发展;加强消费者金融素养、能力培育和权益保护。
孔发龙: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江西辖内农商银行持续加大有效信贷投放,用好用足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确保乡村振兴需求充分保障、充分便捷,确保2020年完成三年累计投放乡村振兴贷款3000亿元的目标,确保全年普惠性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确保信贷投入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同时,江西辖内农商银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升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因地制宜研发本地化、特色化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存款、融资、理财、结算、代理业务等综合金融服务。强化科技引领,加快推进金融服务向线上化、场景化、平台化转型发展,无极4最大总代理实现线上线下渠道互通互补,切实增强服务乡村振兴质效。
产业升级凸显带动效应
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产业振兴,金融促进产业振兴责无旁贷。产业振兴对于乡村的协同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金融对于产业主体的支持需要更加精准、更加夯实。
何广文:人们需要高品质的农产品,享受优质的环境,这是社会资本下乡的一个好的机遇。同时,农业领域政策越来越好,市场潜力很大,技术、资金、资源整合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及相关产业风险较高,需要认识到,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业具有多功能型,从长期来看,投资农业,挣不到“快钱”,挣不到“大钱”,但应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投资方向。
社会资本下乡需要设计好模式,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完善利益共享机制。同时,应该让社会资本获得应有的收益,要发挥其带动作用,促进农村产业链的发展与完善。针对农业、农村的投资,要绿色生态有机,不能是资源消耗型的模式。
此外,金融领域的数字化越来越突出,农业领域的数字化水平目前比较低,这与金融的数字化水平是不匹配的,因此要推动乡村的数字化、农业的数字化。金融需求端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的适度规模化、专业化、合作化(组织化)、产业化、数字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杜晓山:金融促进产业振兴需要更多创新的途径,并且,还要选择适合的方式。应该鼓励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同时,作为资金主要的供给方,中小金融机构应立足小微,从众多小微群体中筛选有真实融资需求,且自身能力可以负荷的目标客户。要特别重视数字金融,建立起数字金融在农村发展的支持和监管机制。在数字资源共享和保护的基础上,建立个人和经济组织的信用评价体系,推动信用贷款的发展,改善社会信用环境,降低融资交易风险和成本。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其是家庭农场、合作社的融资需求需要特别重视,研发相关的融资模式和产品。加强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运用,探索适当、有效的运用方式,发挥指标体系对普惠金融工作的参考和推动作用。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金融机构或部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或担保。
孔发龙:江西辖内农商银行加强与农业、林业部门沟通协调,对乡村产业项目实行名单制管理,全面对接现代种养、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金融需求,并全面推广“乡村振兴贷”“民宿贷”等特色产品,推行“一村一品”工程,大力扶持有地方特点、有发展前景的乡村产业。
与此同时,江西辖内农商银行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针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给予信贷资金倾斜和信贷政策优惠,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提高贫困群众财产性收入和劳务收入,帮助贫困群众实现从全面脱贫向增收致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们重点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做好农资供应等春耕备耕工作,加大贫困地区复工复产信贷投放力度,切实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
支小扶弱 助力农民创业就业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脱贫攻坚任务面临较大挑战,同时,农民的就业问题不容忽视。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利益应得到充分的保障,并且,金融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何广文: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首先要促进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可持续发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同时,受疫情影响,传统的小微企业受到影响,出口导向型企业受到影响,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要保就业、促就业。乡村振兴背景下,支持创业就业,就要支持特色产业,这并不是重复低端的创业,而是要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创业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提升创业者的金融素养,享受金融服务的能力,为金融的供给创造服务基础。总体来说,农村创业者是少数,中低收入群体主要是劳动力,乡村振兴就应支持中低收入群体,支持创业、就业,支持中小微企业。
杜晓山:应尊重和保护农民自我合作融资的权利,但也应建立有效的监管体制和机制,发展好集体经济,在此基础上发展合作金融。支持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的数字金融服务机构开发适应农民和农民工特点的服务产品和机制。强调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做好乡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服务好农民,尤其注意以普惠金融的理念和实践,服务好弱势农民。鼓励和支持非营利性小额信贷组织的发展,尤其在中西部欠发达和贫困地区。
孔发龙:江西辖内农商银行加大金融支持产业带动脱贫的力度,做到“能贷尽贷”。继续执行扶贫政策,确保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衍接,大力推广“产业扶贫信贷通”模式,建立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以产业兴旺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同时,我们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全面推进小额农贷扩面提额增效工程,着力提高小额农贷授信覆盖面。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营业网点、自助设备、“村村通”金融便民服务站等物理渠道改造升级,着力提升便民服务水平。积极通过创建创评信用村镇、持续开展金融夜校等方式,共同参与农村基层治理,不断优化农村信用环境,着力营造良好农村金融生态。
网友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