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半年总收入超2000亿,一二线城市拿地项目

碧桂园试图让外界更了解自己,这家成立了27年的企业在重新定义自己。

今年年初,在碧桂园集团年会上,杨国强在两个多少小时的讲话中提到了现代农业和机器人,并向集团所有员工分享了《碧桂园是什么》。问题的答案是“高科技综合性企业”,没有“地产”相关字眼。

在外界看来,碧桂园成为行业老大已经两年,这家企业经历了风光时刻,也承受过质疑。碧桂园上一次的关键发展时刻是在2013年。据财报显示,彼时,碧桂园的销售额从2012年的476亿蹿升至1060亿。随后才冲破3000亿、5000亿。如今,碧桂园的一举一动都或多或少影响着行业发展,它早已从广东顺德北滘镇走向房地产历史舞台的中间区域。

关于碧桂园的最新消息是今年上半年的业绩。8月22日,碧桂园发布中报,上半年碧桂园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额约2819.5亿元,权益销售面积约3129万平方米,报告期内,实现总收入约为2020.1亿元,同比增长53.2%;毛利约为548.6亿元,同比增长56.9%;净利润约为230.6亿元,同比增长41.3%。

据第三方统计机构克而瑞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碧桂园权益销售额和全口径销售金额均位居行业第一。

在2019年中期业绩报告中,包括穆迪、摩根士丹利、中银国际在内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和金融服务投资机构,均给予碧桂园“买入”和增持评级。

但投资机构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企业并非没有顾虑。中银国际表示,鉴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以及近期股价的回落,他们对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诚然,在贸易战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双重影响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未见松弛。特别是进入4月,住建部、银保监会及央行就房地产融资和信托资金频繁发声,房企在资金面上进一步承压。

不过,中银国际表示,龙头及高成长房企2018~2020年业绩锁定性较强,基本面坚实,快回款、高周转、融资渠道多元化的优势推升行业集中度,价值低估待修复。

从业绩来看,地产仍是碧桂园的主要营收来源,也是三大重点业态之一。另外两大重点业态是机器人、现代农业。

一个固有印象是,业内普遍认为碧桂园是因为“踩准了三四线城市棚改的发展时机”才大获成功。然而,当前行业的波动,似乎并没有动摇这家市值超过2012亿港元房企的步调。碧桂园在思考着如何重塑另一个碧桂园。从开发商到高科技综合性公司,碧桂园试图打破的不仅是自己,还有房地产的行业壁垒。

布局广泛,土储丰富

土地是开发商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进行房地产开发所必备的物质条件。土地储备的总量、结构、成本等因素,往往关乎着一家企业的销售去化能力和盈利水平。很多时候,如果房企一不小心囤错了地,便失去了发展机会。

一位接近碧桂园的业内人士曾对AI财经社表示,“碧桂园并不是像万科那样由下至上的发展方式,也不像恒大自上而下,它更像一种结合的发展方式。但是在布局三四线的事情上是杨国强预判的,现在来看,杨国强做对了。”

2015年,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国际美联储加息。在此情形下,截至2015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连续7次宣布降准降息,谋求增长的中国开始拉动房地产去库存,进行老城区改造。

2015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将棚改的补偿模式由实物货币安置调整为货币化安置优先,制造了一轮居住需求。

三四线的土地成就了碧桂园,2016年前后,凭借棚改红利,无极4总代理碧桂园的销售额和企业规模呈指数级增长,并且在2017年首次超越万科、恒大,登上房企第一名的宝座。不过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棚改货币化的政策力度逐步消退,大部分三四线的土地被认为再无投资价值。

近日,孙宏斌在融创中国的中期业绩会上坦言,房地产宏观调控对三四线城市的影响比较大。

从碧桂园的土储数据上看,这家企业目前仍以三四线城市为主力军。据观点地产新媒体报道,上半年,在碧桂园内地的权益销售中,三四线销售占比61%,一二线销售占比39%。这让业内对其可持续增长力提出质疑。

不过有熟悉碧桂园的人士称,从2015年起,碧桂园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逐步加大一二线及周边城市的布局力度。从今年上半年的新增拿地权益金额中看,三四线城市项目占权益总土地的54%,一二线城市项目的比例也已经达到46%。

当业内还在关注一二线和三四线的旧有争执时,碧桂园已将新机遇锁定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也被开发商视为下一个竞争战场。碧桂园的内部资料显示,2019年上半年,在国内权益合同销售前10位的城市中,有一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

财报显示,碧桂园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已获取权益可售资源3467亿元,潜在权益可售资源5519亿元。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已获取权益可售资源约225亿元,潜在权益可售资源约1961亿元。

此外,截至2019年6月30日,碧桂园在内地土储的总量,合计权益可售资源约为27838亿元。其中,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为17587亿元,潜在的权益可售资源10251亿元。

丰厚的粮仓和土储结构的优化是碧桂园的底气。据碧桂园常务副总裁程光煜透露,2019年初,碧桂园确定了1800亿元的权益投资额,今年上半年执行了1100亿元左右。他表示,下半年依然有相当份额的投资预算,但具体的投资项目,还要根据市场政策以及项目机会的情况而定。

从全国项目布局来看,碧桂园的项目多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带,这是被企业视为提供长期增长动力的主战场。不过,杨国强认为,有这些增长还不够,他要让“中国建造”更有科技含量。

围绕地产的多元化

什么是“中国建造”的科技含量?在今年初碧桂园集团会议上,杨国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将碧桂园未来的重点业务分成三大部分:地产、机器人和现代农业,并将自身定位成一家高科技综合性企业,“未来地产只是我们多元业务中的一部分,公司已经在用心谋划新的业务。”

在杨国强看来,布局机器人产业,既顺应了科技与地产融合的发展趋势,也为地产主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转变传统的住房建造方式。这是杨国强为推动企业利润增长、增强自身竞争力而寻找的新途径。

从当前的市场环境看,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正处在下行周期。业界都在猜测,行业的增长是否已经到了天花板?在今年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上,首创经中副总经理徐卓认为,现在的市场依旧默认房地产开发以住宅为主,“根据一般房地产企业下半年的业绩表现来看,冲击8万亿是很有希望的,行业天花板确实有来临的迹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2843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已在5~7月份连续三个月出现增幅回落情况,商品房销售面积数据更是连续6个月下降。

不过,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开发商们,如今已能够坦然地应对楼市的周期性波动。纵观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二十年,任何一家坚持到现在的房企,事实上每年都在主动顺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开启多元化业务,是企业向内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最佳方式。

特别是像碧桂园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企业抵御行业风险,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据碧桂园总裁莫斌介绍,集团重点研发建筑机器人,此外基于社区资源优势,还在研发社区服务机器人,目前博智林机器人研发中心已经递交申请专利近500项,正在研发的建筑机器人有30多款,其中有9款建筑机器人已经投入工地测试。“对于安全和质量是绝对有保障的,能弥补建筑工人的缺失,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建筑成本。

此外,AI财经社近日获得的一份碧桂园内部资料显示,目前,除了30多款建筑机器人之外,还有多款医疗机器人、餐饮机器人正在研发中。

碧桂园方面表示,2018年集团的物业管理业务成功分拆上市,接下来,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被视为下一个能为公司提升价值和加分的业务。

经济学者宋清辉认为,地产行业在砌砖、外观质量检查、家庭清洁等方面,对机器人的潜在需求巨大。碧桂园目前在全国拥有超2000个项目,每年新开工建筑面积规模庞大。建筑机器人可以完成重复、繁重、危险的工作,进一步保障安全和质量。此外,巡检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则可以提升物业服务。

从事建筑出身的杨国强,对建筑工地有很深的情结,他希望把整个建筑项目变成一个数字化的工地。但这是一个高难度挑战,需要开发商摒弃传统的操作模式,引入云平台、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为此杨国强大力挖掘高学历人才,组建了1600人的研发团队,其中博士和硕士学历的人员超35%。

在机器人业务之外,杨国强还选择了和地产行业规模相匹配的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系统方案的服务商转型。出身于农村的杨国强,做农业的基础逻辑,首先在生产模式上,采用“公司+基地+农户”,而后通过自有的零售平台“凤凰优选”社区门店,进行终端销售。

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面向市场,全产业链的服务让碧桂园逐渐发掘农业的更多可能性。目前取得的进展中,包括投资运营了海南润达、广东德庆贡柑产业园、通辽牧业,将优质农产品在碧桂园社区零售超市进行销售,并且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中国供销集团等科研机构达成企业合作。

杨国强期待通过“地产、机器人、现代农业”这三驾马车,将碧桂园领向更高、更远之处。这也是碧桂园打破行业壁垒的方式。

三大业务塑造的科技公司

其实无论是什么行业,只要企业开始“做大”,走向规模化,其经营战略一定会往多元化方向上靠拢。在确定好企业的发展方向后,碧桂园接下来要面对的挑战更为紧要。技术、资金和市场表现,均成为考验一家企业驾驭“多元化”这匹野马的关键指标。

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资金量大,二是极易受政策影响。这些特点往往影响着房企的战略部署。碧桂园亦是如此。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碧桂园对多元化业务的选择,正是基于上述两点:新业务不仅要与地产主业规模相匹配,而且还要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AI财经社通过研究碧桂园近半年的市场表现,对其驾驭多元化的能力有两点观察。

一是杨国强所做的战略决策几乎都源于对市场和政策的充分调研,且不和经济大趋势作对。这是一套能把生意做好的逻辑。

无论是进军机器人,还是现代农业,都是国家层面重点关注的课题。就农业而言,党的十九大报告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也进一步明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

清科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2018上半年,中国现代农业领域共计发生投资案例1100起,累计投资金额711.38亿元。这其中就有碧桂园的身影。

碧桂园内部资料显示,公司目前拥有2000多个项目和超过400万的业主,这些给企业的多元化业务提供了丰富的操作场景和流量入口。

二是碧桂园的地产主业,从规模上看,已经发展到很高的程度。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管理水平都是中小房企的学习样本。这也给企业进行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如果说政策的支持是企业选择多元化业务的基础,那么财务的稳健,则是决定这家企业能否将多元化进行到底的必要条件。

碧桂园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显示,目前现金余额约2228.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为12.8%,另有未使用授信额度达3133亿元;净借贷比率为58.5%,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总债务覆盖EBITDA倍数为2倍。财务的稳健性在逐年增强。

不过,莫斌在业绩会上坦承,三四线城市的政策调紧,的确给碧桂园带来一定的压力。但他认为,碧桂园在三四线有着多年的操盘经验,“以销定产,采取有效货量的供应,可以做好三四线城市的市场。”

此外,上半年国家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和《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了一个关键信息:未来相关城市会放开落户限制,新型城镇化建设会进一步推进。

对于三四线而言,这无疑是最大的利好。在莫斌看来,中国城镇化进程是可持续的,地产行业还有一段相当长的美好未来。

与其他房企相比,碧桂园的多元化发展有着地产的支撑和财力的支持。而多元化发展或许是“碧桂园是什么”的答案。一位熟悉碧桂园的上市房企人士表示,“很难想象,碧桂园已经这么大规模了,内部还有着很强的创造力,它也在做数字化去支撑三大业务。”

总之,在地产上纵深开拓,下足功夫,是这家企业未来要坚持的长期战略,但不会是永恒战略。作为千亿房企,碧桂园想要抵达的终点,是一个名叫“高科技企业”的地方。可以看到的是,除了“标准化”,碧桂园试图让外界看到它更多高科技企业的一面。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曾言“不满足三个条件,企业别搞多元化。”他认为,企业做多元化之前,首先要看自身有没有需要,其次要看有没有能力,第三是看有没有机会,“如果这个产业被人家垄断了,你根本就进不去的,肯定也是要失败的。”

对于碧桂园来说,持续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最大砝码,用高科技去盖房子是它的需要,地产主业提供的稳定资金和集团对研发人才的招募储备是企业的能力,而现代农业和机器人也是政策扶植的万亿蓝海市场。

2019年是碧桂园多元业务发展的起步之年,在提前预判前方道路的崎岖过程后,选择更合适的速度和更安全的节奏,或许才能真正达到快速前进。

上一篇:沈向洋:未来推出的人工智能产品都要经过人工
下一篇:华为、科大讯飞、阿里、银河水滴获2019卓越人工

网友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