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崛起至今,15年整。
2005年,淘宝网成交额破80亿元,超越eBay易趣、日本雅虎、沃尔玛,成为亚洲最大的网络购物平台。从那以后,中国电商行业的发展,就可以拿“雨后春笋”来形容了。
在以淘宝为代表的综合电商大肆发展后,无极4登录平台 其他电商模式也不断涌现。
比如专卖单个品类的垂直电商、带货海外品牌的跨境电商、促销品牌存货的库存电商、帮人砍一刀的拼购电商,以及而今火热的直播电商、社群电商……
到2019年,电商行业从业人员已然突破5000万,市场交易规模将近37万亿。
但这其中,我们能够看到,垂直电商很难引发网络效应,运营现状举步维艰;跨境电商受到“新政”影响,参与者进退维谷。
而尽管这两年直播电商、社群电商火力全开,但依旧没有涌现出一个拼购电商中的拼多多。
15年里,在各个电商模式的领头羊中,无极荣耀无极4 有黯然离场一蹶不振的,也有逆势上扬成为独角兽的。那么,什么样的模式才能通吃当下与未来?什么样的电商平台又会成为这个行业新的生力军?
这背后,其实潜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底层逻辑与发展趋势。
01
传统电商的流量陷阱
2007年,中国网购市场冲破500亿天花板。但现实是,仅仅淘宝网一家的成交额,就实现了433亿。
当时,淘宝网日独立用户数突破900万,在线商品达到1.16亿件。
入驻商家开始犯难了,由于同一个产品的卖家太多,一个普通卖家可能翻几十页、上百页都没法被买家找到。
线上的浏览纵深度低,直接导致了这个交易生态中“强者恒强”的格局。
为了给到更多创业者机会,无极县4路车线路图 阿里巴巴推出了阿里妈妈事业部,为商家搭建广告交易平台。此后,卖家可以通过竞价排名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排名,买广告位来展示自己的商品,淘宝就从中赚取广告费。
发展至今,阿里妈妈已经成为一个大数据营销平台,整体客户数突破100万;合作媒体超4000家,与10万家APP达成合作,媒体矩阵日均PV200亿,覆盖中国98%人群。
但商业咨询顾问刘润就表示,这种模式对卖家来说比较纠结:
竞价排名的方式提升了成本,投广告的话,商品的中间差价几乎都被平台吃掉;不投的话,买家又看不到,价格也不敢上提。
这种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卖流量的广告公司。2009年,《IT经理世界》就曾发布封面报道称,淘宝隐忧,超80%收入来源在线广告。
但问题是,中国一共14亿人且还会不断的下滑,但生态内的卖家越来越多。今年5月,淘宝行业负责人张凯夫就表示,每天有4万人涌入淘宝创业。
这样一来,流量的稀缺度可想而知。
业内有人表示,淘宝上一家皇冠级女装店,30%成本是商品成本,30%成本是营销成本,人员办公等成本是12%,看上去毛利有20%多。
但是,商家一般需要投广告,成本是35%;如果再需要刷单的话,则成本会增加10%,整个营销成本是超过了40%。由此,而综合下来毛利是5%-10%,扣除物流等费用,净利基本为亏损。
2012年之后,传统电商平台中成交额1000万元的商家,至少要付出15%-20%的流量费用;成交量超过1亿的商家,则要付出30%-40%的流量费用。
而从2014年开始,电商平台日流量超过2亿后,便没有实现真正的用户增长了。
去寻找更多的流量,成为商家的生存之选。
02
去微信拼团薅羊毛
在中国互联网生态中,当时还有一个难以染指电商基因的就是微信。2020年第一季度,微信月活超过12亿,这已然相当于整个互联网的流量都聚集于此。
最先来到微信找流量的,就是那些淘宝卖家。
2012年之后,他们将自己店铺的商品链接,一个个群地传播,频密地发布朋友圈消息。当时,人们在微信里点击链接,就可以直接跳转到淘宝店铺进行购买。
这一年,就有媒体表示,有淘宝卖家10%的订单来自微信。
但到2013年11月22日,微信用户发现,在微信内点击任何淘宝链接,都会被自动导向淘宝app的下载页。
淘宝封杀了微信。
毕竟,当所有人都是通过微信、百度等外链找到淘宝上的商品,淘宝将无法收取商家的广告费用。
但这并没有打消微信生态的电商势头。
2015年之后,微信群里开始慢慢出现拼团链接,原价几十上百的商品,两人成团就能9.9元包邮。
这是拼多多在用“低价”进行病毒式传播。
一个低价商品你想要成团,就必须拉进来更多的购买者。拼多多用所谓的社交、游戏,拉动用户进行商品链接分享,从而拉更多的新用户注册、入团。
是的,除了商家,就连新创建的电商平台也来微信薅流量了。
2016年末,成立1年多的拼多多用户量就达到了1亿,月成交额20亿。当年,腾讯参与了拼多多B轮投资,并在之后加注C轮、D轮。
加入腾讯系后,拼多多在微信生态中如鱼得水。到2017年,拼多多用户量超过3亿,月成交额突破100亿元。
网友回应